游覽百年工業遺存,
品味焦作厚重歷史,
感受“工業+紅色旅游”魅力。
27日下午,河南水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為深入開展紅色傳統教育活動,充分利用西大井文化園區,組織黨員、干部及優秀員工開展一次以“重溫入黨誓詞、了解礦廠歷史、游覽曠工生活”為主題的紅色傳統教育活動,引導黨員、干部從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中汲取營養劑,增加正能量。
這里,是新中國成立后焦作第一個紅色人民政權——原焦作礦區人民委員會舊址,焦作紅色文化的發源地。
本次活動分為了解廠礦歷史,觀看專題片,游覽辦公舊址,模擬下礦,宣誓黨詞,觀覽罷工現場六大部分。
一盞油燈,這就是第一代礦燈,兩根細繩,工人一叼就是十四個小時,是的,沒錯,叼著!礦深一百多米,幾十公分的寬度,讓十幾歲的一線礦工用嘴叼著,背著荊條編的筐煤,在礦洞中爬行工作十幾個小時。這種俗稱“老鱉燈”的礦燈中灌的是大豆油這類的可食用油,一盞油燈可以堅持十四個小時燃燒,工人們在井下只有有一絲絲亮光,他們就會把燈先滅掉,因為這樣可以節省一些油下來。講解說,工人們下工后很多都是抬出來的,因為條件的艱苦和工作強度之大,重重的煤框把工人肩膀都磨出血泡,把工人們抬回家拿鹽水敷上,第二天就又去上工了。這正是水建公司宣揚和倡導的無畏的精神。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下身為水建一員深深感到前輩的團隊精神,為水建員工樹立了偉大的榜樣!
專題片講述了西大井持續堅持改革創新,以“敢于探索,敢為人先,敢打必勝,敢闖新路”的創新精神;以更足的拼勁、韌勁、闖勁, 將繼承和弘揚“特別能戰斗”的精神,深入挖掘百年老礦紅色基因,充分利用現有歷史文化資源和工業遺址,使其真正成為廣大黨員干部黨史學習教育的紅色“熱土”,讓“特別能戰斗”精神在新時代閃耀新的光芒。這種精神正是值得水建每一位員工學習的精神!
在辦公舊址游覽時,當一位老戰士看到毛主席及各共產黨先烈畫像時,想起黨的豐功偉績,不禁肅然起敬,向先烈敬了個禮!
這是在模擬工人下礦時的場景,身后這架下礦機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桑歲月,后續修繕只重新刷了漆,支架接觸點都是用鐵釘鉚了起來,結實的結構支撐著它一百多年都屹立不倒。
這里,是95年前焦作煤礦工人為聲援上海工人“五卅運動”發起大罷工的地方,毛澤東在《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》中盛贊焦作煤礦工人“特別能戰斗”。
曾記否,為聲援上海工人五卅運動,聲討帝國主義在華罪行,焦作煤礦工人舉行了歷時8個月、萬余人參加的大罷工,并取得了徹底勝利。作為僅次于省港大罷工的中國工人運動史上的壯舉,96年前,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此次工人反帝愛國運動,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,充分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巨大力量,被毛澤東同志盛譽“特別能戰斗”。
特別能戰斗”這短短幾個字,是用多少例鮮活的例子撐起了這句話!這不正是我們當代年輕人缺乏的精神,老一輩拿血拿命拼搏建設出的城市生活,不是讓我們心安理得享受這一切的,是讓我們堅守、傳承、發揚這種精神!遇到困難就躺平,想想他們,星星之火不足為懼,熊熊大火照亮天空,這就是凝聚的力量!這就是“特別能戰斗”!